Search


【最簡單的滿足,最有意義的奢侈】
 
回想起幾年前到澳洲work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最簡單的滿足,最有意義的奢侈】
 
回想起幾年前到澳洲working holiday,當時資金有限,仍未找到工作,生活費只好應省得省。
 
跟室友交換哪裡吃飯比較經濟,有室友就介紹一間叫「Lentil as anything」的素食餐廳,這間餐廳的特別之處是…
 
不論你吃了什麼喝了什麼,
結帳時支付你認為值得的金額,
可以任吃任喝!
 
在香港根本無法想像會有這種窮人恩物出現,室友說各個階層的人都會去,流浪漢、背包客、一家大小,甚至辦公室的OL也會在裡面吃個飯,喝杯咖啡聊聊天。
 
流浪漢大多不會付錢,因為支付不起,背包客會象徵式支付能夠應付到的價錢。
 
我在這間餐廳吃過的感受是…
 
侍應服務很好,即使服務的是流浪漢也不會露出嫌惡捂嘴的表情,還會跟客人聊天。
 
我覺得頗有感觸,香港人被騙太多次了,所以每一個簡單的善意行動都被複雜化。
 
我捐的錢會被用到哪裡?這些義工是騙人的嗎?愈想得多,善事就會變得愈像陰謀。
 
所以,我最討厭是利用善心來欺騙的人。像是歐洲很流行的簽名黨。
 
當日我和豆姐點了兩個餐,兩杯咖啡。
 
當我在狼吞虎嚥途中,瞥見外面一名剛把睡袋收拾好的露宿老人進來店裡。
 
之前也提過這裡很多流浪漢會在這裡吃飯,他們有些人會付不起錢,但餐廳不會趕他們出去。
 
老人坐了下來,臉上的皺紋擠出一個笑容,跟侍應生點了兩份餐,一杯咖啡。
 
這令我想起了香港常有的十蚊窮人飯堂,收入低於某個數的就可以每日進去吃飯。
 
看過電視曾經訪問過某些貧窮家庭父母,他們說不想被子女知道自己在這裡吃飯,所以都會先自己吃飽,再買好吃的給子女。
 
鏡頭再拍攝飯堂的周圍,的確,給人一種很濃郁的施捨味道,所以人們才覺得來這裡吃飯是很羞愧的事。
 
但在這家餐廳迥然不同的是,侍應招待老人時很有禮貌,有說有笑的,沒有一絲嫌惡的表情,在他們眼中老人也一樣是他們的客人,客人就該有禮招待。
 
即使老人付不起錢,也能得到尊重,雖然他是露宿者,但進了這家餐廳,他們都得到了尊嚴。
 
吃過飯後,老人沒付錢,跟侍應說了謝謝,侍應也微笑點頭回禮,老人離開。
 
我喝完最後一口咖啡,掏出了四人份的金錢,投進錢箱,雖然比預期支出多了,但我覺得很有意義!
 
後來得知餐廳的侍應原來都是義工,部分食材也是捐贈品,所以餐廳的成本低了,但任何階層的人都會來吃飯,有人付多有人付少。
 
原來,善意可以這麼默默進行,可以這麼簡單。
 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小說、專欄作家、編劇、推出20本小說,《阿公講鬼》曾奪小說金閱獎。多個廣告編劇,電影《醉後愛上妳》編劇。作品《假若愛情有期限》Viutv改編成劇集。
View all posts